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搜尋
Menu

展覽資訊

科學桂冠

科學桂冠

  • 展覽日期: 常設展
  • 展覽地點:4F

展覽說明

成為一個科學家的要件是什麼?

科學家們如何開始一個問題的研究?

諾貝爾科學獎項的成果跟人類日常生活有什麼關聯?

讓我們從諾貝爾獎的角度出發,來看待【科學研究】這件事。

展廳內提供學生更深層的科學學習機會,不僅止於科學的知識,也讓學生學習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方法與科學的態度。諾貝爾級的科學家,每個人的成就背後都有動人的故事,他們的為人處世與研究精神都值得學子們參考借鏡。透過展示鋪陳,讓觀眾置身諾貝爾獎學術殿堂,一窺科學的堂奧,同時藉由各式互動展示單元,提供多元化的學習,讓學子於其中獲得研究科學思考上的啟發!

本展廳適合國小高年級以上學生,以及對科學探究有興趣的一般觀眾參觀。

展覽QR Code

科學桂冠

本廳必看

  • HOPE虛實融合互動單元,探索化學反應的微觀世界
    HOPE虛實融合互動單元,探索化學反應的微觀世界
    結合透明投影與手勢辨識技術,將台灣首件科技國寶—交叉分子束儀器 HOPE 轉化為非接觸式互動體驗,讓觀眾以全新方式探索尖端科學儀器的奧秘。
  • iPS細胞的研發,打破細胞分化不可逆的觀念
    iPS細胞的研發,打破細胞分化不可逆的觀念
    本區以獲得2012年諾貝爾獎的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C)研究為核心,系統性地展示細胞與幹細胞的相關知識。透過互動手法,觀眾可以深入了解細胞的運作原理、幹細胞的潛力及其在醫學中的應用。
  • 以C-14探索地球的歷史
    以C-14探索地球的歷史
    以「碳14定年法」為核心,介紹這項榮獲1960年諾貝爾化學獎的革命性技術。碳14的半衰期約為5730年,透過測量有機物中碳14的含量減少程度,科學家可以精確計算化石的生存年代。
延伸閱讀:

樓層位置

4F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