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模是用銅質製成凹型文字的字模,稱為「字母」,是鑄造鉛活字的工具。銅模之所以使用銅是因為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並容易與其他的金屬製成合金,而價格也較便宜,所以被廣泛的使用。

 風行鑄字社原來位於廈門,負責人許鴻璋先生1949年初,聽聞臺灣沒有上海字,決定將廈門的鑄字事業轉移到臺灣來。風行鑄字社的楷書字體出自清朝進士所書寫的字,再依字樣刻出銅模。當年許鴻璋先生就是帶著這批銅模來臺灣鑄字。
風行鑄字社所鑄出來的鉛字,標榜傳統、美觀與紮實的特色,不同於當時常用的日本字系統,因而受到許多業者喜愛,曾經盛極一時。也由於風行字體源流於上海字,因此當時官方單位指定採用,認定其為中國傳統正楷的字體,蔣中正先生甚至特別指定總統府給駐外大使的聘書均用風行上海正楷字排印。

 但由於風行鑄字社對於楷書字體字形之美的堅持,1970年代當大量製造的電動鑄字機盛行後,風行鑄字社的手搖鑄字速度、樣式及價位不及同業,由盛轉衰終至停止營業。1998年因在臺灣活字印刷產業的特殊地位,成為本館的典藏。2011年本館申請計畫,翻鑄出初號與新初號字,希望再現楷書字體字形的風華。

 本館「訢心相印~印刷文物特展」曾經於104年6月海外巡展澳門科學館,「風行銅模與鉛字」也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展出文物。澳門科學館撤展後,部分常設展出於本館地下一樓開放式典藏庫,歡迎有興趣的觀眾前來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