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顏色相對論-葉永烜院士 油畫特展
 
 葉永烜 院士是國際知名天文學家,研究專長為彗星物理、太陽系及行星起源、太陽系電漿物理等。他最為人稱道的成就之一,是提出探測土星系統的計劃,該計劃催生了後來的卡西尼-惠更斯號衛星。為了表彰他對此計畫的貢獻,NASA 授予他特殊公共服務榮譽勳章。

 葉永烜院士是中央研究院院士,曾擔任國立中央大學理學院院長、副校長,現為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與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
 
 本次畫展命名為「顏色相對論」,意在強調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期望觀眾在欣賞畫作的同時,也能思考時間的流逝和空間的變遷。葉院士創作跨越數十年,從 1987 年至今,靈感多源自個人生活經歷,包括在歐洲、美國、台灣等地,以及個人情感的抒發。例如,描繪德國花園的畫作,寄託了年輕時無憂無慮的心情;描繪玉山的畫作,則表達了對台灣山川的熱愛。繪畫風格和技巧則隨時間推移產生變化。早期的畫作色彩豐富,對比強烈,隨著時間推移,其用色逐漸趨於簡潔,並將中國畫的寫意與西方油畫的色彩相結合。而部分畫作也反映了特定的時代背景,例如,在疫情期間創作的畫作,記錄了當時人們戴口罩的生活狀態;描繪氣候變遷的畫作,則表達了對環境問題的關注。
 
葉永烜院士 油畫特展
展期:114年3月25日-8月31日
地點:6F 太空飛行探索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氣候任性.臺灣韌性—高溫篇特展
 
 由國科會自然處、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與資訊平台(TCCIP, Taiwan Climate Change Projection InformationPlatform)計畫辦公室、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及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共同策劃的「氣候任性.臺灣韌性—高溫篇」特展,在科工館氣候變遷廳登場!

 特展亮點報您搶先看:
❶ 互動劇場
觀眾判斷選擇各種會增加或減少排碳的行為,可以看見臺灣的升溫與降溫的變化,而瞭解全球高溫對臺灣的高溫有所影響。
❷ 未來高溫情境的推估
圖像化呈現臺灣升溫情形,包含高溫日數變化與分佈。
❸ 乾濕球溫度計
中央氣象署提供實務使用之乾濕球溫度計,讓觀眾一瞥隨手可得的溫濕度預報從何而來?
❹ 心理測驗遊戲
測試個人在大熱天的消暑行為,和大自然中的動物們的有何相似之處。藉此向動物們學習抗熱妙方。
❺ 「賣你一個未來」相框小卡
答題闖關,可以獲得與你消暑行為相似的動物相框小卡,除了用於現場宣誓分享外,還可將附有氣候文學小品的相框回家收藏。
❻ 線上環景3D看展與雙語導覽
由國家發展委員會融入雙語元素計畫支持,本特展以環景技術將特展實境的製作為有英語語音導覽的線上展。
 
 「氣候任性.臺灣韌性—高溫篇」特展
展期:114年3月27日(週四)至5月18日(週日)
地點:科工館北館 地下一樓氣候變遷展示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唐獎榮耀展
 本屆榮耀展的策展概念,是以「唐獎榮耀與美好生活對話」為核心,結合科技與藝術的創新呈現方式,提供觀展者在視覺與思想上的交乘體驗。場內設置了互動牆面及生活化的「對談式」展區,透過巧妙設計的情境,帶領大家主動探索唐獎得主在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法治四大領域的卓越成就,體會這些成就如何造福我們的日常生活。
 
 其對應在展區內容的規劃主軸,則是藉由「唐獎小鎮」的構思去做設計,以家的意象來串聯「推進美好生活」、「永續之家」、「醫學研討會」、「漢學書房」、「法治公民會所」及「數位互動區」六大主題;形式上便以屋脊的山形牆元素搭配一室一主題,透過得主肖像與對話框,營造「對談式」情境,引導民眾在熟悉的生活場域向得主們學習且獲得啟發。
 
 必看亮點之一的數位互動區更提供民眾沉浸式的觀展體驗,以直觀又趣味的方式呈現抽象的學術成就,也拉近得主研究與我們日常生活的距離。其中,「小唐的一天」展示牆運用結合科技與藝術的新型態展示手法,只要輕觸牆面上的中英文按鈕,即可觸發多樣之動態效果,生動地展示得主們的研究成果。

 (關於唐獎)
 有感於全球化的進展,人類在享受文明與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亦面臨氣候變遷、新傳染疫病、貧富差距、社會道德式微..等種種考驗,尹衍樑博士於2012年12月成立唐獎,設立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四大獎項,每兩年由專業獨立評選委員會(邀聘國際著名專家學者,含多名諾貝爾獎得主),不分種族、國籍、性別,遴選出對世界具有創新實質貢獻及影響力的得主。每獎項提供5千萬獎金,其中含1千萬支持相關研究教育計畫,以鼓勵世人投入探索21世紀人類所需,以頂尖的創新研究成果及社會實踐引領全人類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