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閱讀科學大師
 大洋表面的微小漣漪-其意義與觀測
#錢樺 特聘教授專長是海氣交互作用、近岸海洋沈積物輸送、高頻與微波雷達海洋遙測、波浪學。他曾使用中華民國國旗的浮球至北極海進行氣候水文資料調查,並利用浮球做水文及氣候觀察,讓颱風尚未形成之前,能提前對民眾發出警訊。

 錢樺特聘教授表示,在大氣與海洋的交界面上呈現各種不同尺度的高低起伏震盪,其中包括潮汐與波浪等我們熟知的自然現象,也有氣候變遷引起百年尺度海水面上升下降或是因為液體毛細現象引致的表面張力波。其中的 #表面張力波 雖然波長僅僅數公分、波高數毫米,週期最長也只有零點幾秒,看似毫不起眼,但是它是衛星對於地球海面觀測的重要對象,也在海洋與大氣的熱量交換、動量交換上扮演重要角色。預計在2023年春季發射的國人自製 #獵風者衛星,這顆衛星的觀測對象就是上述的表面張力波。

 本演講說明海面各種波動的特性,以及獵風者衛星上搭載了什麼儀器,應用什麼原理來觀測海面的微小漣漪,這樣的觀測資料對於致災性高的颱風研究,甚至預報可以有什麼幫助。
------------------------------------
 主講
國立中央大學
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
錢樺 特聘教授

 時間
上午10~12點 (09:30開始入場)

 地點
科工館 南館 #國際演講廳
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一路797號
------------------------------------
 因應疫情影響,#請配戴口罩入場
 活動全程 #免費入場,歡迎大家一同來共享科學知識的樂趣,歡度週末時光。
 每場講座皆有 #線上直播,歡迎使多加使用
 各級學校團體(20人以上)報名參加講座,可享免費參觀科工館 #常設展示廳,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參加講座教師及公務人員,每場核發 #兩小時研習進修時數
------------------------------------
【週日閱讀科學大師】講座網站
【週日閱讀科學大師】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