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版印刷的第1步,就是要從排滿鉛字的字架上,依照稿件內容逐一挑撿需用的字。聽起來好像不難,但是您知道常用的中文鉛字有多少個嗎?
 依據民國64年教育部社教司印行的「國民常用字表初稿」定義,中文常用字有4709字,67年修正為4808字。至於次常用字,民國70年印行的「國民次常用字表初稿」定義有7894字,71年修正為6332字。民國91年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統計國小學生常接觸的學童讀物、教學用品、工具書及電子媒體內容,總計出現5021字,其中的1893字佔了內容的百分之90。
 這麼數以千計的字如何安排,撿字師父才有辦法找出字在那兒?西元1040年代畢昇發明膠泥活字的同時,將字按韻書(也就是部首)排列成盤方便撿選。這種方式沿用了900多年,直到1980年代隨著鉛字的被淘汰。
觀察本館典藏的1980年代鉛字架,同部首的字確實是放在一起(如照片一),再仔細一瞧,耶!怎麼多了一盤不是按照部首排列卻又有些規律的字盤(如照片二)?原來捐贈該項藏品的印刷公司,之前主要承接中小學校的印刷業務,常常需要排印日期與住址,於是撿字師父乾脆把「年」、「月」、「日」、「區」、「里」等字挑出來獨立成盤,找字的時間快得多了。

 本館「訢心相印~印刷文物特展」曾經於104年6月海外巡展澳門科學館,這些按規律排列的字盤,也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展出文物。澳門科學館撤展後,常設展出於本館地下一樓開放式典藏庫,來測驗一下您對國字的認識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