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教育基金會陳振川執行長表示:「此次是唐獎基金會與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第三屆合作,為了促進唐獎基金會教育推廣的精神,與科工館科普教育的工作,展場結合唐獎得獎人的創新理念,將得主們的知識化為互動遊戲,搭配訪談影音等數位化媒材,讓民眾透過實驗、操作、遊戲的體驗方式,將展場活化成科普教室」。

 今年聯合國IPCC於仁川會議對全人類所發出的「最後的警報」,一再提醒我們永續環保從生活做起的重要性。在展場中,民眾除了可藉由實驗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的智慧窗戶smart window,比對與一般家戶玻璃在調節溫度上的差異,更可親自體驗基因編輯遊戲,讓小朋友透過“剪”掉苦瓜的「苦基因」,了解基因編輯的機制與奧妙。

 而最受歡迎的漢學遊戲,則帶著民眾穿越古今,以打擊樂器-木魚琴組配上中國「宮、商、角、徵、羽」的古譜方式,回應儒家思想對音樂的重視。此外,結合生活與校園議題反思法治精神,透過霸凌事件主角們的心聲,提醒我們以多元而客觀的角度,理解公平正義原則。

 展場中最重要,是民眾可以透過影音、圖文的解說,理解2018年唐獎四大獎項領域得主的知識與貢獻,感受永續發展獎得主詹姆士‧漢森(James E. Hansen)和拉馬納森(V. Ramanathan)博士,以科學數據在氣候變遷議題上所做出的重大貢獻;以及生技醫藥獎東尼‧杭特(Tony Hunter)、布萊恩‧德魯克爾(Brian J. Druker)、約翰‧曼德森(John Mendelsohn)博士,對於精準醫療與癌症標靶治療研究的發現;和漢學獎得主宇文所安教授(Stephen Owen),在翻譯千首杜甫詩後,所看到詩人不一樣的面向,以及與斯波義信(Yoshinobu Shiba)教授,如何秉持凡事實事求是、眼見為憑的治學之道,跨領域成功開創出研究的原創性;和現代法哲學巨擘法治獎得主約瑟夫‧拉茲(Joseph Raz),嚴謹釐定各種思考路徑,引領法治觀點,再啟社會與法律的對話。

 除此之外,民眾更難能可見當屆得主們所捐贈的珍貴紀念展品,以及今年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第一屆唐獎得主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博士的珍藏口琴展品與共同獲獎人本庶佑(Tasuku Honjo)博士致贈的專書。二位諾貝爾獎得主驚人成就背後,都隱藏了一段得主們心路歷程的故事,邀請你親歷現場一一品味感受,特別歡迎南部地區教師們及社區協會帶領學生及民眾就近蒞臨參觀。

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唐獎教育基金會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展覽時間:107年11月2日起至108年1月27日
展覽地點: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北館 4F 中央長廊